慧聪应急救援网讯 ;
消防队员在模拟地震救援中开展破拆实战训练晨报记者倪冬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凝结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为更好地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上海公安消防总队组织开展了“汶川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应急救援演练”、“实战救援项目大比武”等活动,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全力维护城市安全运行和消防安全。
科学救援不断创造奇迹
在上海公安消防总队特勤支队举办的座谈会上,龙阳中队中队长季松明回忆了10年前自己作为金桥中队抢险班副班长赶赴映秀抢险救援的经历。
因地处震中,映秀镇是汶川地震灾情最严重的重灾区之一。5月14日下午,上海消防总队应急抢险救援队抵达都江堰后,20名业务尖子乘坐直升机,带着重型救援装备最先抵达震中映秀。
与此同时,上海消防总队应急抢险救援队280名官兵,在时任总队长陈飞少将的带领下,徒步向映秀镇突进。
季松明是搭乘直升机的20人之一,他和战友们在直升机上看到震后的废墟,心如刀割。作为第一支进入映秀镇的专业救援队,他们一下飞机就投入了救援。
在抢险救援的8天8夜,上海消防部队创造了一个个成功救援的奇迹:埋压101个小时的映秀小学4年级学生尚婷,埋压124个小时的20岁小伙蒋雨航,埋压179个小时的马元江……据事后统计,上海消防部队从地震废墟中共营救出被埋群众358人,其中23人幸存,335人遇难,最大限度地抢救出了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生命至上、科学救援”,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消防官兵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2008年年底,20岁的蒋雨航愿望成真,成了那支挽救自己生命的队伍中的一员——上海消防总队特勤支队彭浦中队队员。
开展不打招呼的实战拉练
作为汶川抗震救灾的亲历者,特勤支队参谋长王玮对“科学救援”的理解“特别深刻”。
汶川地震救援结束后,上海消防总队多次选派业务能手、指挥员开展地震救援的专业学习。后来,上海消防参照“地震灾害重型救援队”的标准组建了两支专业队伍,每支队伍45人。一旦接到救援指令,必须在2小时内将人员和救援装备集结完毕。
“重型救援队有很高的标准,比如要具备打穿30厘米厚混凝土墙的能力,要能不借助机器起重3吨重的东西。”王玮说,为培养队员们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支队在金桥中队模仿地震倒塌现场设置了很多高难度项目,不少训练项目本身也带有一定风险性,以模拟地震救援的实战环境。
昨天,在金桥中队,10多名队员就在现场参与实战训练。金桥中队副中队长陈东亮在现场指挥墙体破拆和三脚架固定救人两项训练科目。
训练场左侧模拟的场景有人被埋压在废墟中,因为其他通道均被封堵,救援人员只能通过高处废墟从上向下挖掘一个L形的救援通道才能接近被困者。在垂直挖掘营救通道时,营救人员必须依靠三角支架下探,期间还要完成破拆等训练科目。队员们在破拆墙体时,也都是实战操作,必须对墙体周边做好支撑,防止受伤。
“这几年,我们还多次开展不打招呼的实战拉练,以检验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王玮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希望我们的救援能够更加专业、科学、安全、高效,在关键时刻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