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应急救援网讯 ;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强力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山东省把建立双重预防体系作为新时代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措施。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明确工作目标和方法步骤。在此基础上,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安委会和省安监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不断探索创新,强力推进。
修订法规制定标准
山东省用法治思维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山东省人大、省政府分别修订了《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将建立双重预防体系明确为企业的法定职责,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同时,加快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地方标准,提出制定77个行业门类的156项双重预防体系地方标准编制任务。
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落实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体责任,要求企业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开展全员风险分级管控培训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做到知风险、防风险、管风险。
科学确定风险点,以生产系统为单元,按照工艺流程,充分考虑人、物等各种因素,全覆盖、无遗漏地排查出所有风险点。
落实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明确企业、车间、班组、岗位四级风险管控层级和管控责任,分别管控相应等级的风险。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内容包括风险点名称、等级、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明确排查对象。排查隐患就是检查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在生产现场主要排查企业各类风险点分级管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明确排查主体。一级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排查,其他等级风险点的管控措施按照管控层级进行排查。
明确排查周期。企业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1次隐患排查,车间、班组、岗位确定排查周期,包括每班1次、每天1次、每周1次、每月1次。
明确隐患等级和处理方式。凡是一、二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都被列为企业重大隐患,由企业制定整改方案,按照“五到位”要求组织整改,并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截至9月底,山东省共有14万家企业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排查风险点163万个,排查消除各类隐患53万余处。在此基础上,各级安监部门针对风险点的等级,开展分类分级精准执法检查,以确保每个风险点始终处于科学有效的管控中。今年山东省将加快建设全省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全省安全生产“一张网、一张图、一张表”,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排查确认的风险点,采取在线监测、视频监控、自动化控制等措施进行管控。
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
坚决打赢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攻坚战
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在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方面,坚持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前面,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做到严格执法、超前防范,以保持河北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抓全面“体检”
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对河北省23家煤矿企业、148处矿井进行摸底调查,明确了任务和责任分工。组织制定《煤矿企业自检自改报告书》《煤矿安全“体检”报告书》范本,召开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动员部署,开展“体检”工作专题培训。从薄弱矿井、薄弱系统入手,由局主要领导带队,开展示范式“体检”,统一“体检”模式,夯实“体检”基础。坚持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井下检查做到实测实量,井上数据做到综合查证。同时将“体检”中发现的重大隐患比照事故进行查处和追责。
抓重大灾害防治
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积极推进重大灾害防治理念转变,做到源头治理、关口前移。
瓦斯治理方面,针对瓦斯灾害加重和防治能力不足,组织对全省14处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37个采掘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参数进行测定和评估。召开全省煤矿防突工作研讨会,集中研讨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全体监察员和突出煤矿总工程师共144人赴安徽淮南学习瓦斯治理的先进技术。
水害防治方面,在去年出台《河北省煤矿防治水管理办法》后,又组织编制了地面区域治理、底板注浆加固、微震监测技术等6项煤矿防治水地方标准。督促煤矿企业加强防治水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冀中能源集团地面区域治理技术取得新突破,水平孔钻进距离由800米提高至1100米;微震监测技术在突水通道及突水危险地段预警、隐性构造探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抓源头管控
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与省安监局、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等部门联合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煤矿兼并重组有序退出的意见》,今年全省关闭退出煤矿由13处增加至30处。
严格落实三报表两图纸审批报备制度,强化对三报表两图纸审查分析,做到月分析、季审查,发现异常,立即核查,从源头防范小煤矿超层越界开采、边技改边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
持续开展“双随机”零点监察行动,累计开展零点行动35矿次,查处隐患55处,查处了未经验收组织生产建设的重大违法行为。
抓责任落实
用好通报约谈手段,发现重大隐患立即向煤矿企业通报,督促煤矿企业自查自改、严肃问责。针对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查处的重大安全隐患,冀中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主动带领集团及二级公司负责人来交流汇报工作,深刻检讨存在的问题;局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约谈会,约谈了开滦集团有关负责人。
用好警示教育手段,召开了全省煤矿事故警示教育会,组织观看全国典型煤矿瓦斯事故警示教育片,邀请参加全国煤矿瓦斯事故调查的专家现场剖析事故案例。
用好举报监督手段。在煤矿井口醒目位置设立事故隐患举报公告牌,公示省局、分局举报联系方式,鼓励职工举报煤矿重大安全隐患,倒逼煤矿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与河北省安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协调联动机制的意见》,实现了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信息共享、联动执法和联合惩戒。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发挥好精准监察利剑作用盯重点时段排查风险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积极介入煤矿年度生产计划审查,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指导意见,督促指导全省煤矿针对生产计划和采掘接替,围绕瓦斯防治、水害防治、防火灭火、副井提升和矿井供电方面,逐矿查找重大风险点,建立重大风险管控清单,明晰风险来源、风险期、管控措施及保障方案等,实现“一矿一表”“一矿一案”。今年初,全省煤矿识别重点采掘工作面226个,查找重大风险682项。
提前介入煤矿重大灾害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制定工作,以矿井开拓、准备、回采、安全煤量是否合理,通风系统是否稳定,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是否正常,重大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措施及效果评价是否合规,副井提升和供电安全是否可靠为主要内容,全面排查重大风险。
充分利用远程监察信息化系统,抽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运行状况、监测点甲烷和一氧化碳报警信息、监测点异常信息处置、矿领导带班下井情况,发现问题逐月汇总通报,及时跟踪督察,督促集团公司逐条分析、处理。每次现场检查前,还通过远程监察系统了解矿井相关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案。
持续跟进重大风险管控,督促各煤矿建立重大风险管控责任制,矿长每月组织1次管控情况检查;总工程师每季度组织1次重大风险分析,结合生产实际修订完善管控清单,确保重大风险及管控措施符合实际。
盯重大风险健全机制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根据煤矿排查出的重大风险,将全省煤矿按照高、中、低风险依次划分为一、二、三类矿井,按一类矿井每年现场检查不少于4次、二类矿井每年现场检查不少于2次、三类矿井每年现场检查不少于1次,制定年度监察执法计划。
在剖析各煤矿重大风险“一矿一表”“一矿一案”的基础上,逐矿编制精准监察工作方案和重大风险识别表,明晰1年内重大风险的空间位置、时间节点;逐月注明瓦斯和水害防治、防火灭火、工作面安拆、巷道揭煤、突出危险区作业等,使各时段监察重点一目了然。同时制定瓦斯和水害防治等22项精准监察方法并绘制流程图,明晰监察步骤、内容,帮助不同专业的监察员逐项对照检查。
通过察看、询问、检查、验证、倾听、研判,发现管控不力可能导致隐患的重大风险,及时向煤矿发出书面预警,告知其风险点的部位、状态和管控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的后果及相关法律责任。
对管控措施落实不力、不能有效降低风险、造成隐患的,采取“四丢”措施,即丢面子、丢票子、丢帽子、丢饭碗。今年1月至9月,共开展监察492矿次,责令88个采掘工作面停止作业、291台(套)设备停止使用,罚款1088.3万元。
筑牢精准监察基础
鉴于安徽省矿点少、灾害重、系统复杂,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各分局将辖区所有煤矿的监察职责落实到每名监察员,明确主办监察员对主办煤矿跟踪调研、跟踪重大隐患整改、制作执法文书等6项具体职责,重点掌握主办煤矿安全生产动态。
对各分局按“矿次平均查处隐患数、监察罚款数、停头停面停设备数,人均查处隐患数、监察罚款数,本年度与前3年平均百万吨死亡率增减幅度”等实行量化考评,评出年度监察执法先进单位。对监察员按“现场检查发现隐患数、停头停面停设备数、提出处罚建议被采纳数”等进行量化考核,年底评选出监察执法先进个人。
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监察工作办法,积极构建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机制。修订远程监察工作办法,健全“分工协作、统计分析、定期通报、督促落实”工作机制。出台进一步加强技术监察工作意见,以“查大风险、治大灾害、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为目标,明确技术监察的主要内容、方法及保障措施。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聚焦重点行业实施专项治理坚持精准整治
山东省泰安市聚焦重点行业,紧盯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油气管线、城镇燃气、冶金、涉氨涉尘、消防、特种设备、森林防火等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实施强有力的专项治理、精准整治,曝光重大隐患45处,惩治典型违法行为145起,通报了3家“黑名单”管理企业,依法取缔关闭35家企业,关闭不符合条件的企业35家。
泰安市盯紧抓牢3个重点产煤县、4个重点化工县、3个重点非煤矿山县、4个县级化工园区和14个人员密集重点街道等重点区域,全面梳理和分析预判可能导致重大以上事故的安全风险和监管薄弱环节,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
突出源头管控,严格规划、规模、工艺设备和人员资质资格准入,强力推动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注销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4家,关闭煤矿8处,将7家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至化工园区,从源头上降低区域性、系统性重大安全风险。
突出日常监管执法,综合运用政治、行政、法律、经济、市场等手段,强力敦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行末位倒逼,分7批次对192家存在较多问题的企业实施为期半年的重点管理。加强高危行业的高处作业、动火、检维修、爆破、开停车等重点环节的“作业票证”管理,确保运行过程万无一失。
突出应急管理,出台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市级救援指挥平台、9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2个应急救援实训基地。
实施系统治本
泰安市将“安如泰山”安全生产科学预防体系创建与预防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工作深度融合,创建的12个子体系和“智慧安监”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安如泰山”安全文化研究院等26个项目创建研究成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在各区域、各行业、各企业广泛应用。
建立了区域半年、行业每季、企业每月风险预判机制,筛选出422家企业作为标杆企业,做到先行试点、以点带面。8个县级区域均绘制了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在企业层面梳理确定安全风险19611项,对368个红色风险点和384项重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实施重点防控。
强化工作保障
泰安市将预防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纳入市政府督查工作,定期调度、全面推进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
突出抓好1个县、1个工业园区、12个重点乡镇和2家企业等的先行试点工作。成立了泰安市矿山预防重特大事故技术研究中心、泰安市化工预防重特大事故技术研究中心、“安如泰山”安全文化研究院,组建了泰安矿山地质钻探应急救援大队,为预防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投资1200万元的“智慧安监”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并通过专家验收,建成了安全风险预控等21个系统模块,对368个重大风险实现了电子标注、远程监控。研发了“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研判系统”,对国省道、高速公路、县乡道路的交通流量、事故情况、违法情况开展周分析、月研判。建立了建筑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模板浇筑、现场作业实时查看。
加快推进煤矿重大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石膏矿采空区治理等10项重点工程,累计投资近5.6亿元,努力提升事故防范保障水平。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安全云”构筑三道防线开发五大应用系统
近年来,贵州六盘水市先后将六盘水“安全云”项目列为民生工程和改革事项,开发了覆盖煤矿及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系统、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闭环管理的双重预防系统、安全宣传教育公共服务系统、应急资源高效调配和应急救援决策科学的应急救援系统、煤矿安全实时动态评估的大数据分析五大应用系统。
构筑三道安全防线
六盘水市以钟山区和17家重点行业企业作为先期试点,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撑下,全面推进试点建设。目前,已开展118次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编制了15个县区、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手册,辨识评估18家试点单位安全风险15216条,在云平台自动生成安全风险四色图、岗位风险比较图、作业风险比较图,实现线上线下动态管控。
自主开发政企互通的隐患排查系统和“凉都·安监通”移动执法系统,建立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标准库,实现现场取证,检查记录、整改指令依法依规,执法监管隐患数据实时上云,各类隐患治理线上追踪,企业“五落实”整改隐患主体责任得到强化。
依托云平台开发应急救援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应急预案、救援队伍、物资装备、医疗机构,实现突发事件快速预警,抢险救援所需应急资源高效调配,保障事故现场抢险救援决策科学、指挥有力、处置高效,建立“保险+服务”机制,发挥保险机构参与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作用。
大数据精准监管
六盘水市对煤矿基本信息、环境参数、风险、隐患、采掘等安全生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应用,实现煤矿安全状态实时动态评估和四级管理,大数据精准监管、差异监管取得突破。
全市煤矿甲烷、一氧化碳等25类24294个环境参数传感器实现市、县、企业集团、企业四级联网,预警范围从环境参数拓展到企业证照、特殊工种、超采超掘、隐患排查等。云平台对执法检查发现的隐患和企业自查隐患实现了闭环管理,确保各类隐患真改、真验、真销号。今年以来,督促整改各类隐患94762处,按期整改率达100%。
全市115家煤矿的121个采煤工作面、285个掘进工作面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动态监管采掘作业中两个“四位一体”、先探后掘等规程措施落实情况,并对超采、超掘现象进行预警或警告,促进煤矿采掘接替持续向好发展。对企业3500余个重要生产作业场所实施实时视频监控,严防煤矿施钻弄虚作假,遏制企业出现“三违”现象。对煤矿矿级领导井下履行安全职责情况实行痕迹化管理,用信息化手段督促企业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云上监管重点行业
六盘水市成立了17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严格落实“1+N”安全监管体系中各部门监管职责。借鉴煤矿大数据监管成功经验,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工贸、道路交通、城市管理等重点行业领域的5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环境、视频、风险、隐患等数据迁入云平台,使数字化、精准化、差异化监管迈上新台阶。
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打造安全城市护航冬奥盛会
河北张家口市委、市政府以“交好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规格部署、高标准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
全面辨识风险
张家口市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安全风险管理专家,分层次、分批次对县区、部门和重点企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管理人员开展安全风险理论知识专题培训。全市有5.5万余人接受培训,提升了风险管控水平。
抽调全市各行各业专家126人,成立了13个风险辨识专家组,研究制定了16个行业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发布了36个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全市共排查各类安全风险2.1万处,其中A级风险323处、B级风险6472处,排查各类隐患28.6万处。培育了121家试点企业,做到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其中矾山磷矿探索的“单元划分从上到下、风险辨识从下到上”的安全风险管控模式成为河北省非煤矿山企业可学可复制的样板。
推进重点工程
张家口市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积极稳妥、有序退出”的原则,综合运用安全、环保、科技、市场等手段,实施最严格的安全制度。全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全部退出市场。煤矿数量由原来的193家减少至40家,非煤矿山由原来的600余座减少至306座,尾矿库由700余座减少至365座,到2020年基本实现“无矿市”工作目标。
对全市矿山落后工艺、技术及装备开展全面排查,彻底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的工艺、材料、装备。在3家煤矿企业、5家非煤矿山企业开展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试点工作,推广先进技术17项,淘汰落后工艺13项、落后技术8项、落后装备1160台(套)。
张家口市政府投入1.5亿元消除城市运营安全风险。更换改造老旧管网22公里,206处占压燃气管线的违章建筑全部整治到位。在中心城区建设950座市政消防栓、14部消防水鹤,达标率达90%。新安装了燃气智能监控系统,增加了智能调度、巡线定位、报警抢修等功能。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管网等生命线工程完好率达95%以上。所有燃气调度中心、中高压调压站、液化气储配站、加气站等重点场所安全视频监控覆盖率达100%。
创建安全城市
张家口市结合市安委会工作需求,对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横向在市安委会47个成员单位、纵向在19个县区和242个乡镇安监站和重点监管的362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起电脑用户端口和智能手机用户端口,实现了公文网上批阅流转和信息的实时沟通反馈,办公信息化水平和监管效率大幅提升。
张家口市作为连接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运输枢纽,为防范过境危化品车辆事故,张家口市政府委托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研发了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控系统,人、车、物一旦出现不安全状况,都会及时反馈到监控中心。出现重大险情,该系统会自动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真正实现了远程安全管理信息化、可视化。
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是防范重特大事故的一项重要手段。张家口市政府研发了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数据采集、数据监测、视频监控、业务联动和运维管理6大类超过40组应用功能,目前正在张家口联合石化油库试运行。
精彩评论